交大主页 | 中文 | English |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介绍

☆ 专业简介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分设“汽车及发动机专业方向”和“热能工程专业方向”,学生从第六学期起,可以根据自身爱好选择方向。汽车及发动机专业方向紧密结合现代汽车及发动机技术,培养汽车与发动机行业中从事科学研究、产品与技术开发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热能工程专业方向紧密结合现代热力发电厂相关技术,培养从事热力发电行业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以及管理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

☆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特别是“汽车及发动机方向”和“热能工程方向”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特别是“汽车及发动机方向”和“热能工程方向”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需求。毕业的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计算机应用与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毕业生能够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教学、开发、制造、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也可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 培养标准及实现矩阵
    按照培养目标要求,本专业人才培养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的培养内容、培养标准、实现环节或途径如下表:

方面

内容

培养标准

实现环节或途径

知识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掌握系统的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工程科学基础知识。

开设微积分(B)等数学类、大学物理(A)等物理类及工科化学等理论及实践课程。

人文社科基础知识

具有丰富宽广的人文社科知识。

开设由政治思想理论课、体育、军事理论等系列课程构成的必修课程和由人文科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系列课程构成的选修课程。

专业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开设工程制图基础(A)、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自动控制原理、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工程燃烧学等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发展现状和前沿知识

了解专业发展现状,掌握专业前沿知识。

开设机电大类专业导论、内燃机学,汽车理论,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等专业课程。

能力

专业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

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及工程应用与实践的能力。

在每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都设有一定比例的实践环节,同时还专门开设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热工综合实验、发动机拆装实践、发动机综合实践、热能动力系统综合实践、科研训练等实践类课程。

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技能发现、分析、解决专业相关问题能力

能够利用所学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发现、分析、解决与专业相关的问题。

在所有主干课程及部分专业课程中采用研究性教学、专题研究等模式,组织学生参加国内相关的学科竞赛,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科研项目工作。

国际竞争与合作能力

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拓展国际视野。

开设不同等级的英语课程,部分专业基础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形式。

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具有信息获取、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设置自主选修、研究性教学、专题研究等教学环节。

素质

创新意识

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

开设设计类实验及实践课程。

 

职业道德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开设就业指导及素质类课程。

 

人文关怀精神

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全人格。

开设思想政治类及素质类课程。

 

☆专业特色
    ■ 就业方向特色鲜明、优势明显
    汽车和电力行业是我国近年来高速发展并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行业,这两个行业对于具有专门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具有长期旺盛的需求。
    ■ 毕业生基础牢固、知识面广,竞争力和适应性强
    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专业基础主干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特色课程。
    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部分课程采用双语教学;通过工程训练、认识实习、热工综合实践、发动机拆装实践以及各类科技竞赛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以提高学生就业或进一步深造的竞争力和适应性。
    ■ 毕业生继续深造途径广阔
    毕业生除了可以在汽车或电力部门的国有企业、中外合资及外资企业、科研院所工作外,还可以通过考研或保研的方式在本校或国内外其他高校的相关专业(不只局限于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
☆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体系(点击链接)
☆学生前景       

深造

近三年保研率16.6%;平均深造率36%;
深造院校包括本校、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 

出国

近三年出国率约为2%;
2011届出国1人,2012届出国2人。

就业

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主要就业单位: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北京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北京汽车研究总院、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中国大唐集团等。 

☆专家谈专业
    我国汽车工业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就,目前及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迫切需要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相适应的专门人才。本专业就是要通过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以及能源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以及通过“围绕天下事来读圣贤书”的方法进行人才培养,使学生毕业后可以很快适应国内外企事业单位、研究院、设计院、高校等部门的工作,并很快成为这些单位和部门的综合型高素质的专门技术人才。
   专家简介:张欣教授,博士生导师,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内燃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内燃机学会理事、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协调领导小组专家组专家、国家863电动汽车咨询专家组专家。

☆学生谈专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既塑造了我们宽广的工科背景,培养了我们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又使我们获得了扎实的专业素养。通过参加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制冷空调大赛、本田节能车竞技大赛等科技活动,使我们的综合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在毕业找工作时具有了明显的竞争优势。我的同学中除了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继续深造学习之外,有很多进入了奔驰、上汽、北京现代、北汽动力总成、北京铁路局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工作。
    学生简介:孙春华,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2007级本科生,2010年保送(直博)到北京交通大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曾获二等学习奖学金、大学生制冷大赛(京津冀地区)三等奖等。
    报考提示:一眼失明另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400度的、任何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800度的学生不宜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