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主页 | 中文 | English |
您当前的位置是:学院首页|学院概况|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北京交通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的高校之一。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成立于2000年,渊源于1958年成立的铁道机械系。学院一贯秉承严谨治学、诚朴务实的优良传统,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推进科技创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以雄厚的学科实力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机电类优秀人才,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机械等相关学科进入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300强。

  学院下设机械工程系、检测与控制工程系、动力与能源工程系,轨道车辆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及机械工程实验中心。学院现有教职工2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7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教授46人,副教授56人,博士生导师61人,硕士生导师117人。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600余人,在校博士研究生200余人,硕士研究生600余人。

  学院以培养复合型工科人才为目标,坚持“通识教育、按类教学、引导探索”的办学理念,构建机电大类教学平台,所有本科专业采用“宽口径、厚基础、重个性”的机电大类专业培养模式。学院设有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和机械电子工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6个本科专业。学院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综合性实验课程、课外科技活动、专题训练和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院在专业建设和实践平台建设方面成绩显著: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3门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等教学实践平台,有3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和北京市教学成果奖多项。学生在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比赛中,曾先后在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国节能车竞技大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多项。2013年学院与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合作申办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教育部批准,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并已于2014年开始招生。学院对参加该项目的学生采取2+2或2.5+1.5或3+1等联合模式培养,达到双方要求可获得北京交通大学学士学位和伍伦贡大学学士学位。

  学院立足于学科前沿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拥有国家级认证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及北京市国际合作基地等科研平台,承担并完成多项国家级项目,获得了一系列优秀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学院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和省部级奖励50余项,取得发明专利近300余项,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先后承担了国家“973计划”项目及子项目10项、“863计划”及子项目4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73项、青年基金项目19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32项。目前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5个在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相互渗透,形成了学科交叉的创新平台,具有鲜明的大机械学科特色。

  学院把加强合作交流作为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专家互访、合作研究、召开国际会议等形式,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提升。目前在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已与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荷兰、日本、瑞典和比利时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与密切合作关系。分别与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美国普渡大学卡鲁梅特分校、美国纽约大学石溪分校、法国国立应用科学学院、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和比利时鲁汶大学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每年互派师生进行交流,签订了“4+1”、“2+2”等多种学生培养模式,建立了多方面的学生联合培养与学术交流与合作。

  当前,学院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将继续坚持谦虚谨慎、开拓进取的精神,抓住机遇,锐意改革,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