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主页 | 中文 | English |

工业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

  (学科代码:085236   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一、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

  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规划、设计、改进、优化以达到系统的高效率、高质量、低消耗,为人类生产和生活造福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对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说明、预测和评价。

  北京交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隶属于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依托“国际化创业型工程与管理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和“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北京交通大学办学特色为指导,培养拥有工程背景,管理和技术相融合,注重实践、创新的国际化复合型应用人才。目前,该学科拥有首台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轨道交通人因综合测试仿真平台、现代集成制造系统以及生产和服务系统运行优化和仿真实验室,能全方位地保障人因工程、生产和服务系统运行优化、信息系统集成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1. 现代生产模式与系统集成

  本研究方向针对在网络化生产环境下信息采集存储、分析服务、共享集成等方面的需求,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管理学、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从技术、工程应用层面,研究网络环境下企业的生产模式、信息管理、资源共享与系统集成技术。

  2. 制造与服务系统运行优化技术及应用

  该方向采用运筹学与统计分析技术、系统建模与分析技术、设计与实验等理论方法与技术,从系统的角度优化组织与控制制造和服务系统要素及其配置,达到提高制造和服务系统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柔性等目的。

  3. 人因工程

  该方向以轨道交通和生产系统中人的因素为研究对象,以保障安全、解析机理、寻求规律、探索方法,构筑轨道交通安全保障体系为目标,侧重学科交叉及现代高新技术的运用。研究内容包括轨道交通系统中的人因安全、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中的信息与交互设计等。

  二、培养目标

  1.工业工程领域主要面向工业工程行业及相关工程部门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2.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要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及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掌握本领域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够独立运用本领域的先进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解决工程问题。

  3.具备很强的自学能力,即自我更新和补充知识的能力;具有运用专门知识和综合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工程应用中有关技术或管理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学术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学术交流能力;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4.应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的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5.毕业后可到制造型企业、高新技术公司、科研院所等,从事工业工程等领域的科研、技术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 培养方式

  学校提倡与企业挂钩,促进学校、科研、生产三结合。全日制工程硕士采取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为保证培养质量,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硕士生导师与工程单位遴选的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般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达到相应水平)联合指导工程硕士研究生。校内导师负责制订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组织开题报告、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可以同步进行、相互交叉。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在申请答辩之前修满所要求的学分。

  2. 学习年限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基础学制为2年。其中课程学习0.75年,主要在校内完成。实践教学可以在现场或实习单位完成,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半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不少于1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学习阶段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理论课程教学不少于24学分,实践性课程教学8学分。专业课每门课程原则上不超过2学分,每学分对应16学时。课程教学一学期分为两个时间段安排,课程学习一般应在1学年时间内完成。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科学研究与实践

  科学研究与实践环节是培养研究生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该环节使研究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实践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步骤:

  1.在整个培养期间,研究生导师应结合自己或所在学术团队承担的科研项目安排研究生至少参加一项科研项目,指导研究生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进行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开展工程设计类研究、产品研发研究或试验研究。

  2.要求研究生广泛阅读本学科文献资料,及时了解本研究方向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撰写文献综述,针对选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或研究工作方案,进而独立实施并完成既定的研究方案和内容,获取科学实验数据,及时总结和分析研究成果。研究生通过综合运用科学理论、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培养从前期调研、方案制定、具体措施、实验结果分析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对于专业实践环节,由研究生导师布置工作量和难度适中的科研任务,使用现有实验设备或软件,完成所布置的科研任务;或者参加生产实践活动,熟悉生产过程与生产管理模式,实习结束后撰写实习或实践报告。研究生自第二学期开始参加专业实践环节,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

  六、学位论文

  撰写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训练、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衡量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要求研究生完成相应的论文环节。学位论文所包括的主要环节有:

  1. 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可以采取在校内或企业两种方式进行,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有明确的机械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一般应在第二学期末开题。

  学位论文的内容可以涉及产品研发、工程设计、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实验研究或应用研究等方面,需要重点突出工程实践内容。

  2. 文献综述报告和开题报告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文献阅读应结合课题研究方向进行,参考外文文献应在30篇以上,文献综述报告应反映该领域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文献综述报告不少于5000字。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位论文选题的背景和工程实践意义、学位论文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难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预期成果和进度安排,并附主要的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文献综述报告和开题报告由学院统一组织,并在第二学期末完成。

  3.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由导师负责,研究生积极配合导师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论文工作进展汇报和研讨工作。

  4. 专业实践教学

  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第二学期开始,指导教师根据研究方向布置工作量和难度适中的科研任务,使用现有实验条件,完成所布置的科研任务,或者学生参加生产实践活动,熟悉生产过程与生产管理模式,实习结束后撰写实习或实践报告。研究生要在第三学期末提交实践学习总结报告,并按要求进行考核。实践教学环节计4学分,是学生申请硕士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

  5. 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论文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能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价值,具有先进性与创新性。学位论文须符合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标准,由中英文摘要、绪论、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等部分组成。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论明确、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版式规范。

  6. 学位论文答辩

  (1)论文答辩一般应在第四学期末进行,攻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2)学位论文应由机械工程或相关领域的2名教授、副教授、高工或相当职称的专家进行评阅。答辩委员会一般由5名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1名来自企业或科研院所的同行专家。

  7. 学位授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成绩合格,完成专业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工作,提出学位申请,通过论文答辩,经过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审定达到培养目标,可获得本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证,并被授予本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七、课程设置附表与其他要求

  1.其他有关要求按照《北京交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规定》和学院的有关规定执行。

  2.附课程设置表: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总学分不低于32.0分)

课程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时间
考核方式
备注
公共课
2100930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0
考试
≥7.0
21009307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0
考试
22006340
专业英语
32
2.0
 
考试
25999301
信息检索
16
1.0
考试
25009310
知识产权
16
1.0
 
考试
基础课
21008300
随机过程I
32
2.0
 
考试
≥2.0
21008302
数值分析I
32
2.0
 
考试
25008303
数理方程
32
2.0
 
考试
21008305
最优化方法I
32
2.0
 
考试
专业基础课
24006325
高级运筹学
32
2.0
 
考试
≥4.0
22006347
高级统计学
32
2.0
 
考试
22006343
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
32
2.0
 
考试
专业课
22006371
物流系统优化设计与控制
32
2.0
 
考试
≥6.0
22006369
生产与运作管理
32
2.0
 
考试
22006375
现代人机环系统工程
32
2.0
 
考试
22006370
物联网与现代管理信息系统
32
2.0
 
考试
选修课
24006407
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
32
2.0
 
考查
≥6.0
24006315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32
2.0
 
考试
24006322
生产调度原理与算法
32
2.0
 
考查
24006410
面向对象技术及高级编程
32
2.0
 
考查
24006431
制造系统智能控制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32
2.0
 
考查
24006432
质量与可靠性工程
32
2.0
 
考查
24006430
云计算与网络化制造
32
2.0
 
考查
22006373
先进制造系统
32
2.0
 
考试
24006427
现代制造系统监控与诊断技术
32
2.0
 
考查
自选课程
附注一
补修课程
 
导师指定
 
 
 
 
 
附注二
实践性环节
22006366
科技写作与交流实践
16
1.0
 
 
≥8.0
 
前沿讲座
16次
2.0
 
 
 
24006362
职业生涯规划
16
1.0
 
考查
 
专业实践
12周
4.0
 
 

 

  备注:

  (1)对前沿讲座选听的要求:参加8次以上由学校、学院或导师安排的学术活动,最后应提交一份2000字左右的总结报告。此外,硕士研究生还需参加8次以上学校学期教育计划讲座(包括职业规划与职业发展、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阳光心理与生命健康、危机控制与安全管理等)。

  (2)对文献综述的要求: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文献阅读应结合课题研究方向进行,参考外文文献应在30篇以上,文献综述报告应反映该领域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文献综述报告不少于5000字。硕士研究生文献综述报告由学院统一组织,各学位点具体实施,并在第二学期末完成。

  (3)第二学期开始,指导教师布置工作量和难度适中的科研任务,使用现有实验设备、软件,完成所布置的科研任务,或者学生参加生产实践活动,熟悉生产过程与生产管理模式,一年后撰写实习或实践报告。

  (4)附注一:自选课程,可从本专业或外专业培养方案中选修均可。  

  (5)附注二:对于本科非本专业的研究生,应补修由导师指定的若干门专业主干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6)公共课、基础课开课时间以当年开课时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