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案
- 2018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2017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2016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2014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2013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2011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2013硕博连读试点班培养方案
- 2011硕博连读试点班培养方案
- 2018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2017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2016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2014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201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201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2018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2017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2018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2017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2016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2014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2013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2011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专业代码:081102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本专业领域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员。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位点是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之一,我院2003年获得该硕士点的授予权。该学位点以现代测试理论、控制理论、电子学、信号处理、计算机科学和计量科学等为理论基础,以机电控制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被控对象的信息提取、转换与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主要研究方向有:
1.传感与测控技术
传感与测控技术主要研究电量与非电量状态参数的检测技术、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包括现代检测与传感技术、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图象处理、无线传感器网络、智能诊断等,实现对系统的状态评估与监控。
2.先进与智能控制
主要研究针对复杂系统的建模、优化与自动控制技术,包括自适应控制、预测控制、最优控制、鲁棒控制、随机控制、混沌控制等先进控制及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控制、学习控制、分层递阶控制和遗传算法等智能控制。
3.智能化仪器仪表技术
以现场总线、单片机、可编程器件、嵌入式系统、片上系统(SOC)、虚拟仪器等技术为主要手段,研究智能化仪器仪表。
本学科是一门工程技术很强的学科,重视技术开发与理论相结合,使成果不仅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而且还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培养方式
硕士生的培养方式为导师负责制,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可以相互交叉。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在申请答辩之前修满所要求的学分。
2.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在此基础上实行2至3年的弹性学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低于28学分。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专业课每门课程原则上不超过2学分,每学分对应16学时。课程教学一学年分为二个时间段安排,课程学习一般应在0.75学年时间内完成。
五、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
为体现分层次、分类型培养的指导思想,对硕士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工作的要求,可分学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制定,重视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学位论文阶段的各环节包括:
1.论文工作计划及选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要密切结合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般应在第一学年末完成。
2.论文答辩等环节和要求。
硕士生一般要用1.75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论文答辩一般应在第五学期末进行。
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完成一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经导师签字认可,与学位论文一起提交。对推荐免试的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发表一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
六、其他
其它有关要求按照《北京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附课程设置表: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总学分不低于28.0分)
课程性质
|
课程属性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时间
|
备注
|
|
秋
|
春
|
|||||||
学位课
≥17.0
|
公共课
|
00000012
|
第一外国语
|
64
|
2.0
|
√
|
|
|
21009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0
|
√
|
|
|||
21009001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6
|
2.0
|
|
√
|
|||
基础课
|
21008303
|
矩阵分析I
|
32
|
2.0
|
√
|
|
≥4.0
|
|
21008300
|
随机过程I
|
32
|
2.0
|
√
|
|
|||
专业基础课
|
22006315
|
现代控制工程
|
32
|
2.0
|
√
|
|
≥8.0
|
|
22006318
|
工程测试与信号分析
|
32
|
2.0
|
|
√
|
|||
专业课
|
22006317
|
机电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
32
|
2.0
|
√
|
|
||
22006324
|
计算机控制与实时仿真
|
32
|
32
|
√
|
|
|||
22006325
|
智能仪器设计
|
32
|
32
|
|
√
|
|||
必修环节
≥3.0
|
无
|
23006300
|
文献综述
|
|
1.0
|
|
|
|
23006301
|
前沿讲座
|
8次
|
2.0
|
|
|
|||
任选课
≥8.0
|
选修课
|
24006334
|
嵌入式单片机应用系统
|
32
|
2.0
|
√
|
|
≥4.0
|
24006335
|
Matlab混合编程与实践
|
32
|
2.0
|
√
|
|
|||
24006337
|
电液控制系统
|
32
|
32
|
|
√
|
|||
24006364
|
系统建模与辨识
|
32
|
32
|
√
|
|
|||
24006342
|
现代检测技术
|
32
|
2.0
|
|
√
|
|||
24006340
|
虚拟仪器系统分析与设计
|
32
|
32
|
|
√
|
|||
24006343
|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
32
|
2.0
|
|
√
|
|||
24006365
|
现代传感器技术
|
32
|
2.0
|
√
|
|
|||
24006366
|
智能系统与控制
|
32
|
2.0
|
|
√
|
|||
自选课程
|
|
导师指定
|
|
|
|
|
|
|
补修课程
|
|
导师指定
|
|
|
|
|
附注一
|
备注:
对学术讲座选听的要求:参加8次以上由学校、学院或导师安排的学术活动,并作一次以上的学术报告。
对文献综述的要求:要求写出5000字以上综述报告,其中参考外文文献应在20篇以上。
附注一:对本科非本专业的研究生,应补修由导师指定的若干门专业主干课程。当本科非本专业的研究生较多时,可指定若干门主干课程集中开设。
注:公共课、基础课开课以当年开课时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