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主页 | 中文 | English |

2011硕博连读试点班培养方案

 

为了满足社会快速发展对高层次人才需求,促进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吸引和保证优秀硕士研究生尽快进入博士生培养阶段,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有效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培育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根据学校有关精神,结合我院研究生培养实际情况,特开展硕博连读试点,并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l.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

2.在本学科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取得创新性的成果。

3.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该语种的外文资料,并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

二、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参考相关博士专业即“机械工程”和“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的相关内容。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培养方式

(1)硕博连读生的培养采取全日制培养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五年。硕博连读生的培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课程学习为主,时间为一年,第二阶段以论文工作为主,时间为四年左右。

(2)由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必须经过一次博士资格考核与认定,资格考核一般在第一学年结束时进行。凡通过考核者,即取得博士生资格,继续享受博士生待遇,由学校在6月份作为新录取的博士生上报国家教育部备案;未通过考核者,可以改做硕士学位论文。

(3)硕博连读生的培养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硕博连读生的指导教师原则上一开始就由博士生导师担任。为了充分发挥学术群体的作用,在导师主持下,可由本学科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具有指导博士生、硕士生经验的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教师组成指导小组,负责指导硕博连读生的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

(4)在硕博连读生的培养过程中,应合理安排课程学习、学术交流、科学研究及论文撰写等各个环节。硕博连读生的课程学习以听课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硕博连读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培养勤奋认真、积极主动的钻研精神,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硕博连读生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各种学术活动。

(5)加强硕博连读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综合素质的教育,将理论学习、科研工作、社会实践和学术交流等各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研究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硕博连读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五年,其中课程学习集中不超过一年,其余时间主要用于进行学位论文课题的调研、选题、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和论文答辩等工作。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其中重点加强数学基础,至少需要主修四门数学类课程,另外加大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比重,而且课程设置尽可能做到系统、深入。应修最低学分为40学分,其中学位课26学分。专业课每门课程原则上不超过2学分,每学分对应16学时。课程教学一学年分为两个时间段安排,课程学习一般应在一学年内完成。

五、学位论文要求

进行科学研究并撰写学位论文是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核心内容,是综合衡量博士生培养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研究生能否获得博士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这一过程的工作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论文的内容应充分体现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开题报告

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应在了解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的现状、发展动态的基础上,确定论文题目,要体现学科领域的前沿性和先进性,论文选题必须与本专业相关。考核小组据此对研究生选题的科学性进行讨论,指出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帮助研究生合理优化科学研究及论文内容,同时还要对其综合能力做出评价。考核小组应由3名以上成员组成。开题报告时间一般应在第二学年结束时进行,最迟距离申请答辩日期不少于一年。

2.论文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一般应在第三学年结束时进行,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情况等进行全面考查。考查小组由3-5名博导组成。

3.论文答辩等环节和要求

在学位论文工作完成后,要求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只有符合学校有关规定,完成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各环节工作且成绩合格的学生,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论文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或理论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应该反映出研究生在论文中的创新点和具有的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答辩应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理论与技术上的正确性和先进性。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程序按学校相关要求执行。

六、其他

    其他有关要求按照《北京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和《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附课程设置表:

机电学院硕博连读研究生试点班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

(总学分不低于40.0分,其中学位课程为26.0学分。)

课程性质
课程属性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时间
备注
学位课
≥26.0
公共课
00000012
第一外国语
64
2.0
 
 
≥8.0 
 
 
11012001
学术交流英语
32
1.0
 
21009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0
 
21009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0
 
11009210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0
 
基础课
21008302
数值分析I
32
2.0
 
≥8.0
21008304
数理统计
32
2.0
 
25008303
数理方程
32
2.0
 
21008303
矩阵分析I
32
2.0
 √
21008300
随机过程I
32
2.0
 
 √
 
导师指定的数学课程
32
2.0
 
专业基础课
22006312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
32
2.0
 
≥10.0
22006313
高等机构学
32
2.0
 
22006314
弹性力学与有限元方法
32
2.0
 
22006327
高等流体力学
32
2.0
 
22006315
现代控制工程
32
2.0
 
专业课
22006319
数控理论与技术
32
2.0
 
22006321
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
32
2.0
 √
 
24006314
计算机图形学
32
2.0
 
22006316
机械强度理论与方法
32
2.0
 
24006364
系统建模与辨识
32
2.0
 
22006325
智能仪器设计
32
2.0
 
22006318
工程测试与信号分析
32
2.0
 
 √
22006320
车辆系统动力学
32
2.0
 
24006327
现代车辆工程
32
2.0
 
22006326
高等工程热力学
32
2.0
 
22006300
材料加工原理
32
2.0
 
22006305
高等材料性能学
32
2.0
 
必修环节
≥4.0
13006301
学术前沿讲座与研讨
8次
2.0
 
 
 
13006303
开题报告
 
1.0
 
 
 
13006304
论文中期检查
 
1.0
 
 
 
任选课
 
 
 
≥10.0
选修课
24006315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32
2.0
 
 
 
 
 
≥6.0
24006321
计算机辅助曲面设计与制造
32
2.0
 √
 
24006316
现代设计理论
32
2.0
 
24006317
机器人机构学
32
2.0
 
24006318
摩擦学
32
2.0
 
24006319
微型机械概论
32
2.0
 
24006320
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应用
32
2.0
 
24006341
机械故障诊断学
32
2.0
 
24006326
面向对象技术及VC++高级编程与开发
32
2.0
 
24006333
CAD/CAM技术
32
2.0
 
22006333
载运工具运用与管理
32
2.0
 
24006328
列车牵引与制动
32
2.0
 
24006329
可靠性工程
32
2.0
 
24006331
振动噪声测试与控制
32
2.0
 
24006332
结构优化设计
32
2.0
 
22006317
机电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32
2.0
 
24006334
嵌入式单片机应用系统
32
2.0
 
2400635
Matlab混合编程与实践
32
2.0
 
24006337
电液控制系统
32
2.0
 
22006324
计算机控制与实时仿真
32
2.0
 
22006328
高等传热学
32
2.0
 
24006339
计算流体力学应用与实践
32
2.0
 
24006345
流体流动与传热数值计算
32
2.0
 
24006330
工程材料失效分析
32
2.0
 
22006310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
32
2.0
 
自选课程
 
教师指定
 
 
 
 
 
任选课
 
第二外国语
64
2.0
 
 
附注一
 
补修课程
 
 
 
 
附注二
 

备注:

对学术前沿讲座与研讨的要求:参加8次以上由学院专门为硕博连读生设置的学术讲座与研讨、博士论坛以及学位(学术)论文写作讲座等内容,另外还应包括全国优秀百篇博士学位论文研读和讨论等内容。

对开题报告的要求:要求包含10000字以上文献综述,其中参考文献不少于60篇,外文文献不少于30篇。

附注一:一外为非英语专业的要求必修英语二外。

附注二:对非本专业入学的博士生,应补学由导师指定的本专业主干硕士课程,或本科本专业主干课程。

注:公共课、基础课开课以当年开课时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