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案
- 2018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2017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2016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2014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2013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2011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2013硕博连读试点班培养方案
- 2011硕博连读试点班培养方案
- 2018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2017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2016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2014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201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201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2018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2017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2018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2017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2016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2014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2013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2011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业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掌握工业工程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3.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
二、入学要求
在工业工程领域或相关工程专业取得学士学位后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在职人员通过相应的入学考试等考核过程可攻读本专业学位研究生。
三、学习年限及培养方式
1.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采取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其中课程学习0.75年,主要在校内完成。实践教学可以在现场或实习单位完成,可采用集中时间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半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不少于1年。
2.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学校,一般为第一导师;另一位导师为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专家或其他具有丰富工程实际经验和责任心强的技术专家。
四、研究方向
主要培养方向包括:
1.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运用数学规划、排队系统、模糊理论、随机优化、建模仿真,以及多目标优化与决策理论方法,遵照系统整合、流程优化的理念,结合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等方法,以降低物流系统运作成本、提高效率和优化服务为目标,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计划与控制,以及企业的物流经营管理等内容。研究方向包括库存理论、物流系统规划、物流系统分析与仿真、车间物料流规划与控制、选址规划、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以及配送管理等方向。
2. 信息技术与企业信息化:主要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研究、设计、开发和实施企业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流过程、事务处理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信息系统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辅助支持企业各级运营活动。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企业建模、企业数据仓库管理、产品数据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决策支持系统、企业资源规划(ERP)、制造执行系统(ME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云仿真与云制造等。
3. 人因工程:以轨道交通系统人的因素为研究对象,以保障安全、解析机理、寻求规律、探索方法、构筑轨道交通安全保障体系为目标,侧重学科交叉及现代高新技术的运用,重点研究轨道交通运行环境全息数字化技术、列车运行控制中人的因素和反应、轨道交通环境中的人机适配性与人误预测技术、设备可操作性与可维护性、关键岗位人员的职业适应性、人员救援、避难与疏散安全理论与方法以及列车运营监控中人误风险分析与评估等问题。
4. 运筹学与运作管理:研究针对企业活动中有关运用、筹划与管理方面的问题,根据问题的要求,通过数学的分析、建模与运算,作出综合的合理安排,以达到经济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最大化管理目标的目的。本方向在研究决策最优化的理论、方法与工具的同时,更致力于方法及工具在制造企业生产过程及其环境中的运用与革新,结合管理优化理念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提升管理决策的可靠性与合理性。研究内容包括:(1)运筹学方法及其工具在生产运作管理方面的应用与改革,包括在生产调度技术、人力资源分配、工作设计与作业组织、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等方面的运用与革新;(2)管理优化理念及手段,包括质量管理和控制、项目计划管理、精益生产等;(3)运筹方法与管理优化方法的对比与结合。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最低应修学分为28学分,其中理论课程教学不少于20学分,实践性教学课程8学分。
本着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具体课程设置如附表1所示。
六、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可以采取在校内或企业两种方式进行,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有明确的工业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一般应在第三学期进行实习检查,确定论文选题。
2.论文形式
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能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与创新性。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形式。
3.论文答辩等环节和要求
论文答辩一般应在第四学期末进行。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
七、评审与答辩
(1)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攻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3)学位论文应聘请工业工程或相关领域的2名教授、副教授、高工或相当职称的专家进行评阅。答辩委员会一般由3—5名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中非导师成员人数应至少为3人。
八、学位授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成绩合格,完成企业实习和学位论文工作,提出学位申请,通过论文答辩,经过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审定达到培养目标,可获得本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证,并被授予本领域专业学位。
课程属性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时间
|
备注
|
|
秋
|
春
|
||||||
基础理论类课程(6学分)
|
22006340
|
专业英语
|
32
|
2.0
|
√
|
|
≥4.0
|
21009305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0
|
√
|
|
||
21008302
|
数值分析
|
32
|
2.0
|
√
|
|
|
|
21008304
|
数理统计
|
32
|
2.0
|
√
|
|
||
专业基础课
(4学分)
|
24006325
|
高级运筹学
|
32
|
2.0
|
√
|
|
≥4.0
|
22006312
|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
|
32
|
2.0
|
√下
|
|
||
22006321
|
系统建模与仿真
|
32
|
2.0
|
√
|
|
||
专业选修课程(6学分)
|
24006315
|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
32
|
2.0
|
√
|
|
≥6.0
|
24006322
|
生产调度原理与算法
|
32
|
2.0
|
|
√
|
||
24006323
|
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与分析
|
32
|
2.0
|
√
|
|
||
24006373
|
质量控制与维修工程
|
32
|
2.0
|
|
√
|
||
24006326
|
面向对象技术及VC++高级编程与开发
|
32
|
2.0
|
|
√
|
||
24006329
|
可靠性工程
|
32
|
2.0
|
|
√
|
||
24006374
|
人因工程
|
32
|
2.0
|
|
√
|
||
24006375
|
生产与服务运作管理
|
32
|
2.0
|
√
|
|
||
22006343
|
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
|
32
|
2.0
|
|
√
|
||
22006317
|
机电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
32
|
2.0
|
√下
|
|
||
24006376
|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
32
|
2.0
|
|
√
|
|
|
工具性和人文类选修课程(≥4学分)
|
23006300
|
文献综述
|
16
|
1.0
|
|
|
≥3.0
|
24006362
|
职业生涯规划
|
16
|
1.0
|
√
|
|
||
25009310
|
知识产权
|
16
|
1.0
|
|
|
||
|
补修课程
|
|
|
|
√
|
附注一
|
|
实践性课程(8学分)
|
23006301
|
前沿讲座
|
8次
|
2.0
|
|
|
|
23006303
|
工业工程专业实践
|
12周
|
6.0
|
|
√
|
附注二
|
备注:
对学术讲座选听的要求:参加8次以上由学校、学院或导师安排的学术活动,并作一次以上的学术报告。
对文献综述的要求:要求写出5000字以上综述报告,其中参考外文文献应在20篇以上。
附注一:对本科非本专业的研究生,应补修由导师指定的若干门专业主干课程。当本科非本专业的研究生较多时,可指定若干门主干课程集中开设。
附注二: 第二学期开始,指导教师布置工作量和难度适中的科研任务,使用现有实验设备、软件,完成所布置的科研任务,或者学生参加生产实践活动,熟悉生产过程与生产管理模式,一年后撰写实习或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