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动力工程(原热能与动力工程)
一、专业演变与发展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北京交通大学的传统优势专业,其前身是成立于二十世纪50年代的“机车内燃机”专业。“机车内燃机”专业在二十世纪为我国特别是铁路行业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二十世纪90年代,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专业领域逐渐拓宽;北京交通大学的“机车内燃机”专业从单纯的机车内燃机方向,逐步向小型内燃机(车用发动机)方向发展,转变成以汽车及发动机方向为主的“内燃机”专业。
2000年4月,北京交通大学与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校;根据专业特点,将当时的北京交通大学的“内燃机”专业和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的“电厂热能动力”专业合并,组成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并从2001年开始正式以“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汽车工程方向)”招生。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从2013年开始,“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改名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目前,北京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有“汽车及发动机方向”和“热能工程方向”两个专业方向;学生从大三第二学期起,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爱好选择“汽车及发动机方向”或“热能工程方向”学习。
目前,北京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每年招生90余人;已为我国能源与动力工程行业输送千余名优秀毕业生。
二、招生、学制及毕业要求
北京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标准学制为4年,学习年限可为3-6年。每年计划招生三个教学班,90余人。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修满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并符合《北京交通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要求,可获得“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证书;符合毕业要求并达到《北京交通大学授予普通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实施细则》要求的学生,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三、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
北京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按照“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自身的学科特点进行专业教育,使本专业毕业学生的能力能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一个专业方向(“汽车及发动机方向”或“热能工程方向”)的专门知识,并可以进一步深造,成为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专门研究人才,也可在其他工程领域中从事与能源与动力工程相关的工程设计、产品研发及技术管理工作。
根据专业特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在宽厚基础上,按“汽车及发动机方向”和“热能工程方向”两个专业方向对学生进行培养。学生在校期间,既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和《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燃烧学》、《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等专业基础主干课程,又要按照专业方向学习《内燃机学》、《汽车理论》或《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等专业特色课程。所有主干课程及部分专业课程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部分主干课程采用双语教学。
北京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主要培养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特别是“汽车及发动机方向”或“热能工程方向”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特别是“汽车及发动机方向”和“热能工程方向”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需求。毕业的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与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毕业生能够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教学、开发、制造、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也可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四、师资队伍及实践平台
北京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具有一支结构合理、优秀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28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7人,副教授9人,讲师1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人,通用汽车中国科技成就奖获得者1人,北京交通大学优秀主讲教师7人。教师以中青年为主,骨干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和国外研究经历。
北京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实践平台主要依托“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载运工具先进制造与测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其他专业共有);目前已建有气体与液体燃料燃烧、发动机电控技术、柴油机燃烧与排放控制、发动机冷却、混合动力系统、传热传质、脉动热管、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微细尺度沸腾、混合气体冷凝等多个实验平台和计算分析平台,具有热工实验室、燃烧学实验室、发动机实验室、拆装实验室等多个本科生和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具有培养高水平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硬件基础。
五、就业及再深造
近年来,北京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具有广阔、良好的就业前景。
北京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既可在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北京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北京汽车研究总院、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中国大唐集团等汽车或电力热能部门的大中型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工作,也可以通过考研或保研继续在本校或其他高校深造。
与北京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对应的是“动力机械及工程”、“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等3个硕士研究生专业以及“载运工具运用过程”、“车辆工程”、“机械工程”等3个博士研究生专业;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30余人。近三年来,学生毕业后在本校或其他高校攻读硕士学位和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平均深造率在40%左右。